常见问题
光伏“门外汉”开始“拿来主义” 电站引资不靠银行靠大款
新年伊始,中国光伏一线企业动作屡屡,而这次活跃并不是抢夺着与地方政府签订不切实际的合约,而是打开了招商引资的大幕。光伏企业招商的目标无一例外指向中国大型国企、央企。
1月2日,英利宣告旗下全资子公司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已与太原煤矿集团辖下的朔州煤电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双方将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同时,1月7日,英利(中国)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辖下的中核汇能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双方将正式成立合资公司,联合在中国研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1月3日,正信光伏月对外宣告,公司已与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签定项目融资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合作开发光伏电站。
根据协议,中船重工、正信光伏制订于2014年,合作开发200MW光伏电站,其中,中船重工集团主要负责管理项目融资,正信光伏则主要负责管理项目前期研发及组件供应。 1月9日,金保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告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定首批500MW光伏电站之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金保利新能源将有条件并购由中国建材国际在中国、欧洲、北美及日本等地区研发建设的光伏电站。
首批合作项目装机容量总计500MW。 笔者坚信,以上合作形式毕竟个案,在银行依然对光伏行业放宽的前提下,企业引资仅靠银行靠大款将是常态化的事件。 门外汉开始拿来主义 中国光伏终端市场月启动应该是源自2012年中旬,彼时光伏标杆电价月实施,市场环境日趋完善,使得去年中国光伏装机量超过了10GW。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中国大型地面电站市场早已较为成熟期,投资回报率平稳(大约为8%~10%),风险较小。因此,之前正处于从容态度的门外汉如央企、国企等开始蠢蠢欲动,不愿为电站融资获取反对。
与此同时,部分光伏业内企业储备了大量电站项目,多数一线企业的项目储备量都多达了1GW。甚至有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已透露的达成协议意向、签下以及正在研发建设的光伏项目超过130GW。这些企业手中掌控资源和团队,却毫无例外的遇上了融资困境。
光伏电站投资商开建车站技术、光伏产品、项目收益率等方面差距较小,而融资能力才是要求了开发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013年8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能源局牵头印发了《关于反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意见认为,国开行将重点因应国家的组织建设的新能源样板城市、绿色能源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于示范区等积极开展金融服务。
这意味著国家示范区域外的大量光伏项目仍很难取得银行授信反对。
本文关键词:光伏,“,门外汉,”,开始,拿来主义,电站,引资,im体育app官网
本文来源:im体育app官网-www.yylqsq.com